返回

清与浊

首页

第三十四章 李德顺实例导愚

针对这样的现状,荣副主任严肃批评:一个人如果不求上进、坐享其成,一天只知吃喝玩乐,贪图享受,玩世不恭,象那庙中的弥勒佛:开口便笑,笑古笑今,凡事付之一笑,笑到几时方合口?

  大肚能容,容天容地,与己何所不容,坐来无日不开怀。

  真正成了那样的人,就完全变成了“酒囊、饭袋、肉桶、衣架”,仅仅为了活命,没有追求,活着犹如行尸走肉……人应该有一点精神,有所追求,为了一个远大目标奋斗,作为一个计划生育专职干部,要以事业为重,不断研究工作方法,改进工作技巧,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,不让人口过快增长,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,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……

  讲罢理论讲事例教育参训的区主任:汉丰县岩水公社的专干李德顺就做得很好:岩口大队的一对育龄夫妇,男的名叫蓝司礼,高小毕业生,虽然已经有了两个女孩,但受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旧礼教的影响,认为女孩不是传宗接代的后人,仍然坚持不去落实节育措施,振振有词地说:“不生下一个男孩就绝了后,死后无颜去见地下的先人,务必生下一个男孩方肯罢休!”

  大队干部去做了若干次工作,讲道理他不听,自有一套歪理邪说对付。一旦说得不对劲,惹得他发起毛来,动不动就拿起菜刀要砍人。大队干部数次退避三舍、无功而返,为此伤透了脑筋,拿他是癞子的脑壳——没法(发),只好向公社汇报,公社领导为了考验我们的新专干,决定派李德顺去攻克这个顽固堡垒。

  李德顺在大队干部陪同下来到蓝司礼家。只见仅有一间千脚落地的窝渣棚子(方言:窝渣棚子指用茅草搭的草棚子屋),床铺、锅灶、吃饭的小桌子等家用器具都摆在仅有的一间屋里,洋芋堆在床前,人要进去,连放脚的地方都没有。

  蓝司礼知道公社和大队干部要去找他们夫妇做工作,公开扬言:“伸颈是一刀,缩头也是一刀,干脆正面对付。看他们拿我如之奈何?说得好就听,说得不好,惹得老子性起,又要持刀对着干,哪个怕他们那些混帐王八蛋!”打定主意,早早作好准备,叫老婆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去了,自己向生产队长请了假,在家专等干部上门。

  李德顺和大队干部一行来到蓝家,只见大门洞开,门旁的圆柱子上贴着一副他自己编写的对联:洋芋一堆,饭亦是它,菜亦是它;板凳两条,坐也由你,站也由你。

  横批:乐在其中蓝司礼站在大门前迎接,口角露出讥讽的讪笑说道:“各位同志辛苦了,欢迎到我这个茅庵草舍来做客,好客没有好招待,只好请各位委屈一下。”

  大队干部知道他的功夫,没作任何表态。

  李德顺象走亲戚一样,亲热地握手问候:“蓝大哥好,今天没有上坡做活?”说罢,主动进屋扯出仅有的两条板凳,反客为主招呼:“大家请坐。”

  大队干部坐下来,避免了一场尴尬。

  李德顺拉着蓝司礼坐下,根本不谈动员之事,反而拉开家常,从生活、生产方面说起,逐渐引伸到旧社会、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不关心人民,只知盘剥、压榨百姓,人口自由生育,出现的是高生育率、高死亡率、低净增率,经过几千年来的繁衍,增长仍然缓慢;但是,解放后,党和政府关心人民,生活水平逐渐提高,医疗条件不断改善,出现了高生育率、低死亡率、高净增率,人口过快增长,由解放初的4亿5千万,仅仅经过30多年的时间一下子就增长到11-12亿,工农业产值虽然不断上升,但要想继续改善生活水平难上加难,因为增长的部分全部被新增人口消耗掉了……因此务必实行计划生育;又象摆龙门阵那样,讲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,让人们自由生育,人口过快增长靠战争、瘟役、饥荒、赤贫遏制,以惨无人道的方式来解决人类的问题,是消极的、被动的;而我国提出实行计划生育,是积极的、主动的,讲求革命的人道主义;又讲了只有男子没有女子不能繁衍后代,只有男女结合才能使人类繁衍昌盛、生生不息……深入浅出,有情有意。

  蓝司礼全神贯注倾听,找书苑 www.zhaoshuyuan.com不断频频点头。

  李德顺又讲了一个本地实际例子:跃进大队一生产队的金老汉,夫妻俩养了三个儿子、一个女儿。金老汉壮年之时修建的三间房屋,自己住了一间,大儿和二儿结婚又各占一间,女儿金菊花长大后先于三儿出嫁结婚。到了三儿该结婚的时候就没有房屋,三儿不干了,理直气壮找父母吵闹扯皮:“都是儿子,你们当老人的不该偏心,我没有房屋结婚,该你们想办法!”

  金老汉没有办法,只好把自己住的那间屋腾出来,老两口另搭一间牛圈棚子,把牛牵到棚子里喂养,再把牛圈屋打扫干净后住进去。

  附近群众编了一个顺口溜:“金翁养儿防老多享福,三个儿子结婚都要屋,挖空心思想不尽办法,老两口只好住牛圈屋。”

  又过了一些年,老两口都是六、七十岁的人了,把三个儿子喊来,金老汉开口说道:“儿呀,爸爸妈妈受苦受累一辈子,一把屎一泡尿把你们拉扯大,给你们成家立业,已经尽到了父母的责任。现在我们老了,再也赖不活做重活,只有依靠后人养老,你们商量一下,决定怎么提养老的钱粮?”

  三个儿都说和媳妇商量后再定,老两口只得同意。

  翌日生产队收工后,仨儿子约定再去父母家商量。

  见了两个老家伙的面,三个儿子好似商量过一般,都在父母面前叫苦不迭:生产队只分得到这么多粮食,一年到头分不到一个现钱,这个养老不好怎么提。